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

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

 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
 【第二節課|打好團體戰】
第6章:「規劃」是為了明天
- 蘊藏在目標管理背後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:如果你不知道何去何從,你將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
者還有另一句印地安俗諺:「如果你不知何去何從,隨便哪一條路都能帶你到你的目的地。」
 
【第四節課|謀事在「人」】
第11章:激勵部屬參加比賽

- 當一個人的需求層級停留在餬口以及安全感時,他的恐懼源於因失業而導致身家性命無以為繼。
但當一個人的需求在自尊層級是在自尊或是自我實現階段時,恐懼是否仍有驅策的力量呢?
答案是肯定的,但在此時,恐懼以化為「對失敗的恐懼」。至於這種動力到底是好是壞,則視情況而定。當一個人被交付一項任務時,害怕失敗的心理可能促使他卯足勁全力以赴,但他也可能因此不敢創新變得畏首畏尾。

資料煉金術

資料煉金術

第2章 資料煉金術—「資料就是新的石油」,這是不當的比喻
- 某些細節的價值,必須從大局來看才能瞭解,但又只有知道所有細節的人,才能看到大局。
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商店的經營者,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個別顧客、顧客各有何偏好和習慣。
彙集這些資訊,就能對整個市場有了既全面又細緻的瞭解,據以調整商業模式,可以用來打造應用程式或行銷應用程式、銷售音樂和影片等內容,也可以設計出個人化的廣告。
- 人工智慧專家資料科學家量化分析專家,瞭解演算法的秘密,才能看穿並掌握大數據深藏不露的見解。

第7章 資訊財富自由— 重燃創新之火,讓人人都能享有數位紅利
- 如果以為只要開放政治上開始追求開放資料,就能迅速扭轉根深蒂固的官僚文化,這是太過樂觀了。這裡需要的是思惟方式的徹底改變。正因如此,如果想要開放政府資料,需要投資的絕不只是開放資料所需的科技基本建設與組織架構調整,而是需要對公部門的員工提供教育,提升他們的資料素養。

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

從零開始讀懂數位行銷

從零開始讀懂數位行銷
第Ⅰ部 什麼是數位行銷
第3章 數位社會的商業模式-Mercari
- 先行者優勢是平台獨贏的原因之一。另一方面,後進者企業亦享有後進者優勢
後進者只要模仿、改良先行者的技術,就可以做出類似的產品,研發成本相對較低。
另外,即使是最早進入市場的業者,要是沒有設定好轉換成本(Switching Cost)多歸屬成本(Multi-homing Cost),無法防止用戶流失到其它平台上的話,就很難維持獨贏狀態。
- 多邊平台(Multi-sided Platform)指的是「連結許多相異的使用者、族群,使他們直接交流,進而產生價值的產品、服務、技術」。所謂的「交流」除了買賣之外,還包括遊戲對戰、借貸、教導與學習等多種形式。
- 多邊平台既是基台,也有著市場媒介者的一面。試思考這兩種特性。電腦的OS或遊戲機(遊戲裝置)等「平台」,可以做為許多產品的基台,帶給顧客價值。Facebook可以作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遊戲的基台,也可做為廣告業主刊載廣告的基台。
- 轉換成本:顧客從目前所使用的產品、服務轉換成另一家公司的產品、服務時必須負擔的成本。
- 多歸屬成本:指的是用戶同時使用多個平台,所產生的成本。
轉換成本與多歸屬成本皆屬於「金錢成本」以外的「心理成本」與「手續成本」
- 數位社會中,平台的轉換成本除了上述成本之外,還包括累積的點數、里程、長期契約優惠、在平台評論系統上獲得的評判、累積的資料與轉移這些資料的手續、靠著會員制度獲得的地位、過去累積的社交網路等等。

第Ⅱ部 數位行銷策略
第9章 通路策略的基礎-Uniqlo
- 流通過程中,中間業者存在的意義:間接流通有三個優點
1.中間業者介入之後,可以大幅減少社會整體的總交易數。
假設生產者(M)有5人,消費者(C)有5人,在直接流通的情況下,需要5x5=10次交易。現實中的生產者、消費者遠比這個數字多,故銷售業者的存在可以大幅增加交易效率,這也稱做交易數最小化原理
2.有銷售業者介入時,較方便消費者蒐集生產者、商品等需要的資訊。銷售業者會與多家生產者交易,故可整理出各家產品在同一時間點的橫斷面資訊。消費者之所以能在家電量販店比較多種電視的效能,就是因為量販店整理了各家產品的資訊。另外,銷售業者也可將消費者的需求整理成同一時間點的橫斷面資訊。便利商店的POS系統(Point of Sale,銷售時點情報系統)之所以有用,就是因為銷售業者整理出了消費者的橫斷面資訊。這叫做資訊簡約、一致原理。
3.銷售業者會集中管理存貨,以因應需求的非預期變動,這種做法可以減少社會整體的庫存量。現代的生產過程會有計畫地進行,使商品的生產速度維持一定規律,然而消費行為並不像生產行為那麼規律。在SNS等宣傳的影像下,某項商品可能會突然大賣,或某項原本預期會大賣的商品完全賣不出去。銷售業者可統計各物流中心的庫存量,進而將各店面的必須庫存量降至最低。這叫做庫存不確定性原理
- 商業模式變化的背景:積極活用資訊系統,可將店面銷售情況迅速傳達給企劃、生產、販售部門,使構成這個商業模式的各部門能迅速做出反應。具備物流能力後,就更能依照販售狀況,彈性管理生產、流通。也就是說,拜資訊系統與物流系統之賜,Uniqlo得以建立比過去更為細密、更為彈性的生產、流通計畫。就結果而言,Uniqlo錯過熱銷產品、庫存過多的情況明顯減少,而能持續製造高品質、低價格的產品。
第12章 推廣策略的延伸-TripAdvisor
- 消費者評論的動機:「從各種產品或服務中做出選擇時,有一定風險」
風險越高,就會讓人越想尋求其它使用者的評論以降低風險。
所謂的風險,包括對產品或服務的期待落空的「功能性風險」
造成金錢損失,或產品、服務的價值比支付金額低的「金錢性風險」
產品造成疾病、受傷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「生理性風險」
在使用產品、服務後,可能招來周圍人們否定的「社會性風險」
使用產品、服務失敗,損及精神健全的「心理性風險」等。
- 從眾效應(bandwagon effect)標新立異效應(snob effect)是美國經濟學家Harvey Leibenstein提出的概念。
 
第Ⅲ部 數位行銷管理
第13章 數位社會的研究-Google
-  傳統行銷的調查研究方式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,一種是事先掌握市場需求與趨勢,提出新的假說(探索性研究),另一種則是事後測定自家公司行銷活動的效率與效果(驗證型研究)。在數位社會中,正確理解這兩種研究是很重要的事。
探索性研究:現在企業已可以即時蒐集、分析社群媒體資料、網站資料、顧客資料等多樣且龐大的資料。舉例來說,化妝品公司萊雅就曾分析過加拿大顧客的特徵,並藉由這些資訊增加旗下品牌植村秀的營業額。首先,萊雅調出網站瀏覽資料,篩選出傾向關心同一個品牌的顧客,就像篩選吃喜歡特定瑜珈課程或特定旅行行程的顧客一樣。接著,將這些使用者引道到同一個品牌,透過顯示型廣告吸引顧客購買。結果,營業額成長為當初的兩倍,單位廣告費用的效果成長為2200%。萊雅目前仍將這種方法活用在其它全球化品牌上。
- 驗證型研究自家公司的行銷活動也是研究的重要對象。所謂行銷活動效果測定,指的是測定行銷活動的效率與效果,以找出、解決行銷活動的問題。企業可藉此判斷行銷策略的好壞,並應用於下一次行銷策略。測定結果可用於下圖整個客戶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