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

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

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

PART1. 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
一個人心中,應該有三種「對錯觀」
- 在人生中,博弈是第三層智慧,定力是第二層智慧,選擇是第一層智慧。
選擇做某件事情,憑藉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,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。
- 如何學好經濟學?
一是學李白,也要學杜甫;二是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;三是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。
只要這樣,你學的才不是「黑板上的經濟學」,才是既能抽象於真實世界,也能還原於真實世界的「有用的經濟學」。
- 在學經濟學之前,先能記住三句名人名言。
第一句是費茲傑羅說的:「同時持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,還能正常行事,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。」
這樣,你才會懂得,學李白,也要學杜甫。
第二句是羅曼·羅蘭說的:「這個世界上,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,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。」這樣,你才有勇氣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,然後繼續用這個模型。
第三句是查理·蒙格說的:「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,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。」這樣,你才能時刻提醒自己,每個理論都有前提。

PART2.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
事實、觀點、立場和信仰
- 舉個例子,「今天很熱」是不是事實?這不是。「今天攝氏30度」才是事實。熱,是你的觀點。
事實,是獨立於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。觀點,是你對一個事實的看法。
觀點和你的關係,比它和事實的關係更加密切。
- 立場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。
「我們不爭對錯,只爭輸贏」就是立場。所以,不要和有立場的人爭對錯。
這也是我們常說的「小孩子才談對錯,成年人只談利益」。
為什麼?因為小孩子沒有位置和利益。
- 信仰,是一套完全自治(self-consistent)的邏輯體系
你信基督教,我信佛教,他信科學。信仰比立場更厲害,為什麼?
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沒有立場,都覺得自己信的是「對」的東西。
-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,當一個人「屁股決定腦袋」時,你應該做的事情,是對他說「It's good for you」(這對你有益)。反過來,我們也要時刻反省自己:我說的話、我的表述,是事實,是觀點,是立場,還是信仰?
- 「為什麼」,是「黃金三問」(Why、What、How)裡最有力量、最有可能觸及靈魂的問題,但也是最危險的問題。「為什麼」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,就在於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觀點找原因上。
當你開始為它找原因的時候,這個觀點就已經悄悄地被「注射」進你的大腦了。
「為什麼+觀點」這個句式,就是一支「注射器」。
- 對「為什麼+觀點」這個巨型的非理性反應,是人的思維模式中最大Bug(漏洞)。這個Bug,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。
- 辯論的目的,不是說服對方,而是說服觀眾。
- 辯論的目的,甚至不是改變觀眾的觀點,而是改變觀眾的態度。
態度改變了,他們會自己改變觀點。
- 人們只會在安全、舒適、信任的氛圍下,自己取走喜歡的觀點。
你要給觀眾營造一個讓他們願意取走你的觀點的氛圍。
- 一場表演性質的辯論,有一個「暗黑的秘密」,就是辯論雙方幾乎不會真正的正面辯論,他們只是在不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- 你需要掌握一個技巧:偷換概念。如果覺得很難聽,那就換一種說法:重新定義概念。如果還是覺得難聽,那就再換一種說法:糾正對方的概念。
- 一場你來我往的辯論賽,其實雙方從來沒有真正地辯論過,他們只是透過不斷地重新定義一個概念的方式,表達著自己,影響著觀眾。
- 一個人的觀點往往由論據和論證構成,即「論據+論證=論點」。
一個優秀的辯手,總是能輕易「噎死」一個普通人,因為他根本不關心對方的論據,
只關心對方的論證。
舉個例子。你說:「我昨天吃了一頓大餐,所以今天心情好。」對方可以立刻接過去:「李四,聽說你昨天也吃了大餐,怎麼這麼愁眉苦臉呢?」李四插科打諢接話說:「我的餐可能不夠大吧,張三,你那餐有多大?」這時,你可能就愣在那裡,不知道該怎麼接了。
-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,而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。
- 什麼是「假設-驗證-結論-調整」?就是在遇到問題時,先大膽假設,然後去驗證,得出結論,最後根據結論做出調整。
- 我們常說「眼見為實」,經驗很重要。很多情況下,確實如此。但有時,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著經驗會欺騙、迷惑我們,讓我們看不透事情的本質。
- 所以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:
一是拋棄經驗,放棄想當然,不要輕易下結論,要懷著卑空心態去看問題。
二是運用「假設-驗證-結論-調整」,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,得出結論,最後做出調整。
三是不要被利益、立場左右,要就事論事。
能做到以上三點,即使是再複雜、繁瑣的事,你也能抽絲剝繭、洞察本質。
- 對商業顧問來說,最核心的能力,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。
- 系統=要素X連接關係
什麼是系統?系統,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。
這個定義中,有兩個關鍵字:(1)要素(2)連接關係
- 構成系統的五種模組:變數、因果鏈、增強迴路、調節迴路和滯後效應
其中,變數是「要素」;因果鏈、增強迴路和滯後效果,是四種「連接關係」。
- 變數,就是系統中變化的「要素」。變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比如你的體重,忽高忽低;
比如公司財務,乎好乎壞;比如門店顧客,乎多乎少。
- 一旦加上時間軸,變數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:存量和流量。以浴缸為例,在一個浴缸之中,「水」這個變數有兩種不同的狀態。一是存量,就是在一個「靜止的時間點」,浴缸中存了多少水;二是流量,就是栽一個「動態的時間段」,有多少水流入浴缸(流入量),有多少水流出浴缸(流出量)。
- 流量,改變存量;存量,改變世界。
- 因果鏈,就是變數之間增強或著減弱的連接關係。
  • 增強的因果鏈就是「你強,我就強」。比如工作時間和疲勞程度之間的關係。
  • 減弱的因果鏈就是「你強,我就弱」。比如疲勞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。
- 增強迴路:兩條增強或減弱的因果鏈,首尾相連,形成一條迴路,就是增強迴路。
  • 「因」增強「果」,「果」又增強「因」的,叫正向增強迴路;
  • 「因」減弱「果」,「果」又減弱「因」的,叫負向增強迴路。
- 調節迴路
  • 「因」增強「果」,「果」增強「因」的迴路,是增強迴路。
  • 「因」增強「果」,「果」減弱「因」的迴路,就是調節迴路。
- 滯後效應:因果不是瞬間連接的,迴路也不是瞬間閉合的,它們之間都有個時間差。
這個時間差就是滯後效應。
- 制度,是規定,是契約,關注的是結果流程,是基於時間線做一件事的過程,關注的是過程
而系統,是內部各個要素、變數之間相互關係、相互作用的整體,關注的是各要素之間的關係
- 無論是流程、制度,還是系統,其實都是用來解決問題的。
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。
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,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,改變系統則是改變模型。
- 如果說改變流程、改變制度是管理,那麼改變系統、改變模型就是治理。
- 真正頂級優秀的人,都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組織。
-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。
- 四句話建立基本的邏輯素養:
  1. 證有不證無
  2. 以偏不概全
  3. 證有靠舉例
  4. 概全靠推理
- 一件事情的真相,有千萬種可能。看到一個事實,就會排除一批假象。很多人往往只看到3~5個事實,就迫不及待地找一個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當作真相。
- 時代所帶來的機率優勢是極其巨大的,它能幫助順應時代的人獲得巨大的成功。
- 機率思維是你要心平氣和地承認,就算你做對了所有事情,你成功的機率也不高,比如在今天的網路行業,成功的機率可能只有5%;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,再思考應該用什麼方式提高成功的機率。
- 在千位上,你可以透過把握時代的脈搏提高12%;在百位上,你可以透過選對戰略,再提高5%;在十位元上,你可以透過設計好組織結構又提高2%;最後在個位數上,你可以透過做好管理,提高1%。綜合計算,你的成功機率一共提高了20%,再加上原來的5%,你的成功機率就變成了25%。

PART3. 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
- 人生商業模式 = 能力 X 效率 X 槓桿
- 谷登堡讓複製聖經這件事,從嚴重依賴人類「邊際交付時間」的「服務」,變成了更多依賴技術和工具而較少占用人類時間的「產品」。
一旦脫離對人類時間的依賴,複製聖經這件事做大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。
- 為什麼在世界500強中,做產品的公司要遠遠多於做服務的公司?
因為只有盡量脫離對人類的依賴,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擁有不受限制的發展空間。
- 複製放大,不是必然導致成功。如果你的能力內核很強大,使用桿槓會使你更快地獲得成功。但是,如果你的能力內核很虛弱,使用槓桿只會加速你的失敗。
- 最可怕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。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縮時間的效率。最可怕的槓桿式撬動人心的槓桿。
-  什麼是服務業?我們先來定義「產品」和「服務」: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叫產品;邊際交付時間不為零的,邊際交付時間越高的,越是服務。比如,線上下幫大型企業做戰略顧問,這顯然是服務;公開場合做演講、去企業做內訓,這也是服務,因為邊際交付時間是很高的。即使是中國最貴的商業顧問之一,也是一個服務者。
- 而<5分鐘商學院>則是產品。每天花5~7個小時來錄製課程,但是音訊發布之後,無論是3000人來聽、10萬人來聽,還是100萬來聽,都不會因為人數的增加而花費更多的時間,邊際交付時間為零,所以是產品。
- 正態分布和冪律分布是主宰商業世界的兩個數學模型,它們的核心區別在於邊際交付間是否為零。
只有邊際交付時間為零,或著抽離出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部分,企業才有機會獲得指數級增長同樣,我們還可以用邊際交付時間是否為零來區分「產品」和「服務」
- 當你想增長10%時,你是希望在原有路徑上獲得自然增長。邏輯不變,血戰向前,並不容易。
但是,如果你想獲得的是10倍的增長,那一定不是在原有道路上走出來的,你必須尋找一條新道路;
苦思冥想,不斷嘗試,只要找到優化的戰略,就可能瞬間提高10倍。
- 格局太小,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算的都是家長裡短的小帳,看不到廣闊的增量。
- 不是每個人都配做你的對手,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花時間。
- 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,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。
- 人脈的本質,是平等交換。
- 真正的人脈,本質是給予價值、平等交換。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,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。
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,你就有多大價值。
- 如過想要累積人脈,你能做的,就是不斷累積自己的價值,並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。
- 當你能夠幫到約來越多厲害的人時,你的人脈才會越來越廣,人脈的品質也會越來越高。
-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,不是你的人脈;只有哪些你能幫到的人,才是你的人脈。
- 用腦學習知識,用手學習技能,用心學習態度。把知識學以致用,把技能練成藝術,那麼你用心相信的東西一定會實現。
- 工資是支付給責任的,一個人想要漲薪,就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,承擔更大的責任。
- 工資支付給責任,獎金支付給超額業績,那麼股份又是支付給什麼呢?
股權有很多形式,比如分紅權、期權、股票等,但是股權的本質,是「利潤分成制」,是支付給未來的潛力的。
- 老闆也許會和你商量,讓你把眼光放長遠一些,說服你拿低一點的工資、少一點的獎金,但給你20%的股份,以後公司賺了錢你就可以分錢。這時,你和公司的合夥關係就發生了變化,從一開始的利益共同體轉變為事業共同體。你承擔的責任更大、風險更大,但你也從給老闆打工變成與老闆一起創業了。

PART5. 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