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

覺醒的年代:解讀弔詭新未來

覺醒的年代:解讀弔詭新未來
Charles Handy

- 我們誤信「效率」與「經濟成長」乃是進步的要素,拼命加以追求。在追求效率與成長的過程,
我們往往忘記,其實「個人」本身才應該是衡量萬事的尺度,我們根本不應該拿其他尺度衡量人。我們容易追求效率而迷失自己,誤把效率本身看做目標;其實它不過是達成其他目標的手段罷了。
- 我們並非天生要當有名無實的「中空雨衣」-薪資名單上的代碼、某一特定角色、經濟學或社會學研究中的「原始資料」,或者某份政府報告裡的「統計數字」。假如經濟成長必須先付出這些代價,便毫無意義。人生的意義,絕不是充當某部大機器的齒輪,終日疾轉,不知目標何在。

第一部 身陷叢林
第2章 當代九大弔詭
- 人們越來越仰賴消費以獲取生活滿足,甚至指望透過消費找尋人生的意義。

第二部    找尋平衡
第3章 西格瑪曲線──持續成長的祕方
- 維持現狀所需要的勇氣更大。我們有責任照顧家族的未來;過去那一套雖曾帶給我們風光,但未來不可能繼續靠它發達。
第4章 甜甜圈原理──核心與邊陲之間
- 企業的首要目標並非讓個人獲得發展;教會、教育單位或藝術機構,才會把個人發展放第一位。
企業除非基於提升整體創造利潤能力的考量,否則部會照顧個別員工的自我發展。
-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組織中,個人都只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
- 根據甜甜圈原理,假如我們無法從目前的工作中獲得個人成長,就該更換工作,或設法用工作以外的事物,填滿我們個人甜甜圈的空間,不應指望由單一工作滿足全部需求。
- 組合式(portfolio)生活-意即是生活為多種不同群體與活動,及多種不同工作之組合。
-在組合生活中,有一部分屬於「核心」,是維持生計的主要憑藉。但其他工作可對核心產生均衡作用;這包括存粹出於興趣,或基於某種理想而從事之工作,也包括為了擴大個人生活領域,乃至純屬好玩有趣之工作。
- 隨著年歲增長,核心開始縮小,我所面臨的有趣難題,是如何將核心以外的空間作最妥善的填補,力求不負此生。
- 我們的甜甜圈必須滿至完整。諷刺的是,假如我們把核心看作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-大多數人年輕時皆奮力累積這部分的經歷-可能會發現真實的「自我」不存在於核心,而存在於整體
要不要在死前填滿核心以外的空間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。
- 人們自以為需要的事物,總比他們實際需要的多。
第5章 中國式契約──雙贏的策略
- 妥協仍是進步的先決要素。唯有雙方各讓一步,才能創造雙贏。
- 唯有為了追求另一個更偉大的目標或更偉大的原則,我們才可以犧牲某些原則。
- 除非先擁有共同目標,否則不可能甘願妥協;而此一共同目標必須大過個人目標,且雙方要能彼此信賴。當年輕人不再流行妥協,生孩子也就跟著不流行了。
- 三合一思維(Trinitarian thinking)-亦即以「第三方面」調和對立雙方的一個絕佳典例。
- 日本人以決策緩慢著稱,但決策依但做成,皆是既堅定且可靠的。究其原因,乃在他們花費很長的時間建立共識。

第三部  穿越弔詭
再興聯邦
- 「中空雨衣」的象徵概念,促使我們正視一件事:如何在較大的環境架構下,為個人的願望與決定找到立足空間
第7章 權力補貼──逆向授權的藝術
- 如果一項工作較小、較低層單位反能有效執行,然而卻為較大且較高層次機構霸佔,那麼這種霸佔行為便是不義之舉,且擾亂了自然秩序。
- 工作團隊的組成是以流程而非以功能為中心,且選定若干主要的工作目標,將不具附加價值的活動減至最少,以便組織扁平化,組織的建構是以團隊而非以個人為基本單位。

組織轉型
第8章 跨入後資本主義紀元
- 把利潤當作追求其他目的的一種「手段」,而不視利潤本身為一種「目的」。
為了活下去,我們必須進食,但若我們以飲食為人生目的,我們會變得意識扭曲。
在倫理學中,誤把手段當作目的,無異背叛自己;案聖奧古斯汀的說法,這是最嚴重的一種原罪。
- 我在這個遠方國家協助生產人們所迫切需要的東西;確保品質良好、價格合理、交貨準時,
而且還要維護當地的自然景觀與生活秩序。這是某種形式的「社會契約」,但是,為了使
這份工作能夠持續推動,它當然需要利潤。
- 日本員工加入公司的動機,非常類似志願入伍的軍人;他們不是為了追求個人財富與榮耀,
而希望參與締造某一豐功偉業。

新生活觀
第11章 人生四季之美
- 「工作」是指「有用的活動」,它以四種面貌出現:
一、「有酬工作」,不管是按時或按成果計酬皆屬此類。
二、「志願服務工作」,不知取酬勞,包括社區、慈善團體、運動社團或政黨所做的志願服務皆是。
三、「家庭工作」,包括維修房舍與照顧家中老小。
四、「學習工作」,在知識掛帥的時代,獲取並開發智慧,不但是必要的投資,也是艱鉅的工作。
我們不該將其貶低為「休閒活動」,或認為學習是某整只有在人生最初階段才有必要作的沉悶乏味之事,過了最初階段後便沒有必要再做。
- 人生四季
1.第一階段是生活與工作的準備期;這個階段所經歷的是包括接受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。
2.第二階段是「主要奮鬥期」;部論所奮鬥的是從事有薪工作,或親職,或其他家務工作。
3.第三階段是人生後半期的開始;展開與先前迥然不同的全新生活。
4.第四階段是依賴階段。

描繪未來
第12章 學習型社會
- 三類勞動人口:
1.例行工作操作者-櫃台出納與資料輸入。
2.個人服務提供者-餐廳、醫院、保全業的從業人員。
3.符號分析者-專門處理數字、概念、問題與文字的人,包括記者、財務分析師、諮詢人員、建築師、醫生、律師、經理人。
-多元智慧
1.事實的智慧(Factual Intelligence)
2.解析的智慧(Analytical Intelligence)
3.語言的智慧(Linguistic Intelligence)
4.空間的智慧(Spatial Intelligence)
5.音樂的智慧(Musical Intelligence)
6.實用的智慧(Practical Intelligence)
7.身體的智慧(Physical Intelligence)
8.直覺的智慧(Intuitive Intelligence)
9.人際的智慧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
第13章 建立公平的計分板
- 我們計算事物的方式,決定了我們看事物的方式。
- 可以計算的東西才看的到;可以計算的東西才會算數。
- 創新比例,IBM根據七個參數評量其各項新產品;包括四項財務數字(營收成長、利潤、資產報酬、現金流量)和三項新的衡量標準(顧客滿意度、品質、員工士氣)。

第四部 重新定位
第四空間
第15章 社區、網路、電子俱樂部
- 隨者年事漸長,我們變得更接近,而且經常覺得有必要回饋社會;但主要是奉獻時間與專業能力,而非金錢。
第16章 預約二十一世紀
- 假如我們既不是機器,也不是進化鏈上的偶然,我們便需要具備方向感。
- 我的人生目標應該是:由於我如此這般過人生,所以其他人在我死後得以活得更好;如此,我的生命便可在他人身上獲得延續。
- 凡是為了致富而投資的人,都將招致失敗。凡是為了幫助他人而投資者,很有可能成功。
- 利潤只是部分目標;假如沒有若干長期利潤,公司無法繼續經營。但利潤不是真正的重點。
- 有些企業把關懷顧客也當作「願景」,但我們必須要弄清楚,這份關懷究竟是手段,還是目的?
它是否是提高企業經營效能的一個方法?
- 我們不能坐等擋在面前的大山移動,而必須主動翻越它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