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解貨幣學
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政府與銀行
- 根據現今主流的貨幣學理論,影響貨幣乘數的關鍵有以下:
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政府與銀行
- 根據現今主流的貨幣學理論,影響貨幣乘數的關鍵有以下:
法定準備率、超額準備率、現金外流比率、支票存款比率、活期款比率、活儲存款比率、
定期存款比率、定儲存款比率等等。不同的因子影響不同的貨幣創造過程,於是隨著考量因子的多寡,計算出不同的貨幣乘數,得到不同範圍大小貨幣供給量的定義(M1A、M1B、M2等)。
- 我國央行採用的貨幣定義:
- 我國央行採用的貨幣定義:
- M1A=通貨淨額+支票存款+活期存款
- M1B=M1A+活期儲蓄存款
-M1中的M1A與M1B都是以交易功能為主的貨幣供給,特徵是流動性較高,可以代表市場流動資金;
M2的定義除了交易功能外,尚偏重價值儲存功能的準貨幣,所以M2代表了總體經濟中的資金總數量。
- 我國央行採用的貨幣定義:M2=M1B+準貨幣
-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可區分為操作目標、中間目標及最終目標。
最初會藉由公開市場操作、重貼現政策、準備率政策等政策工具來改變基礎貨幣或貨幣乘數等「操作目標」,再從調節貨幣供給量的「中間目標」,達成因應貨幣數量變動而改變消費、投資與進出口等經濟活動,最後達到央行設定的穩定金融及促進經濟發展等「最終目標」。
- 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職責是物價穩定、充分就業、經濟成長、國際收支平衡、促進金融穩定與健全銀行業務等六大目標。
- 當央行實施寬鬆性貨幣政策,也就是貨幣供給量增加,將導致人民感受到所得增加而刺激消費、信貸市場中也因資金供給增加使利率下降而誘發投資需求,兩者將使社會總商品需求上升,帶來社會總產出增加(即促進經濟成長),企業投資意願和生產效能提升下進而帶動就業。
- 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職責是物價穩定、充分就業、經濟成長、國際收支平衡、促進金融穩定與健全銀行業務等六大目標。
- 當央行實施寬鬆性貨幣政策,也就是貨幣供給量增加,將導致人民感受到所得增加而刺激消費、信貸市場中也因資金供給增加使利率下降而誘發投資需求,兩者將使社會總商品需求上升,帶來社會總產出增加(即促進經濟成長),企業投資意願和生產效能提升下進而帶動就業。
此時增加的商品需求超出現有商品的供應量,使得物價上漲;在外匯市場裡,則因為利率下降使熱錢流出,導致本國貨幣貶值,使出口商所收的外匯可換回較多的本國金額,也就是收入增加,出口品的售價有調降空間更具競爭力,因而有利出口。
- 相反地,當央行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,也就是貨幣供給量減少,將導致人民感受到所得變少而所減消費、信貸市場中因資金供給減少使利率上升而抑制投資需求,使得社會總商品需求下降,造成社會總產出減少(即平緩經濟成長),企業縮減投資意願與產能之下,可提供的工作機會減少,就業率因而下降。因此由於商品需求低於現有的商品供應量,使得物價下降;外匯市場裡也因為利率上升使熱錢流入,導致本國貨幣升值,使進口商以本國幣兌換外匯後實際所支付的金額減少,且進口成本降低,進口品的國內售價將可下降,因而有利進口。
- 寬鬆性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量增加,帶來促進經濟繁榮、增加就業、物價上揚、貨幣貶值等效果;
- 相反地,當央行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,也就是貨幣供給量減少,將導致人民感受到所得變少而所減消費、信貸市場中因資金供給減少使利率上升而抑制投資需求,使得社會總商品需求下降,造成社會總產出減少(即平緩經濟成長),企業縮減投資意願與產能之下,可提供的工作機會減少,就業率因而下降。因此由於商品需求低於現有的商品供應量,使得物價下降;外匯市場裡也因為利率上升使熱錢流入,導致本國貨幣升值,使進口商以本國幣兌換外匯後實際所支付的金額減少,且進口成本降低,進口品的國內售價將可下降,因而有利進口。
- 寬鬆性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量增加,帶來促進經濟繁榮、增加就業、物價上揚、貨幣貶值等效果;
緊縮性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量減少,帶來平緩經濟成長、減少就業、物價下降、貨幣升值等效果,
中央銀行便是藉由寬鬆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果,在細膩動態的調控下滿足各項最終目標。
- 貨幣乘數身受法定準備率(又稱存款準備率)的影響。中央銀行規定銀行收受的存款,
需要備妥法定準備率以上的準備金不能貸放出去,以支應存戶提領的需求。
- 貨幣政策藉由影響「操作目標」貨幣乘數或基礎貨幣,進一步改變「中間目標」貨幣供給量,來達成六大「最終目標」。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現象困擾著無數的銀行學家,導致二十世紀之後,貨幣政策的實施哲學分裂成兩大派:權衡式貨幣政策與法則式貨幣政策。
第三章 貨幣利率與金融
- 當機動利率大於固定利率時,代表銀行預測現在的利率比未來高,利率將逐步走跌;
- 當機動利率大於固定利率時,代表銀行預測現在的利率比未來高,利率將逐步走跌;
若殖利率曲線為正斜率(上升),即長期利率高於短期利率,表示市場認為未來經濟景氣樂觀,民眾願意做長天期投資。由於銀行支付的存款利率多屬短期,其放款利率多以長期為主,所以正斜率的殖利率曲線有助於銀行營運。同時也表示市場預期央行未來可能升息平抑物價以減緩過熱景氣,導致未來短期利率將上揚。
-反之,若殖利率曲線為負斜率(下降),即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,代表市場認為資金市場的短期違約風險很高,所以要求更高的短期利率;或是對未來經濟和通膨感到擔憂,市場預期央行在未來調降利率,而不願意付出較高的長期利率。
- 殖利率曲線呈現水平代表長短期利率水準相同,市場認為短期與長期的風險相等,扣除時間相關風險下,長期利率其實低於短期利率,代表未來短期利率可能微幅走低。
當殖利率曲線呈現平坦或往下降時(負斜率),代表市場認為未來利率趨勢向下,且負斜率的殖利率曲線將使銀行獲利萎縮,再者利率趨勢向下可能代表市場預期央行引導降息。央行降息的目的往往是刺激景氣,有可能式市場看壞經濟的前兆,例如亞洲金融風暴、科技泡沫及金融海嘯前皆出現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的情況。
反之資金供給過剩時,利率會下降。
- 若當前景氣低迷,政府會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,例如增加造橋鋪路、大型公共設施等公共支出,
- 若當前景氣低迷,政府會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,例如增加造橋鋪路、大型公共設施等公共支出,
因為政策需要龐大的資金而向市場借錢,表示市場資金需求增加,使市場名目利率上升,同時政府支出可帶動產業回春;增加就業機會、提升民眾所得與消費,讓社會總需求增加促使景氣回溫、物價上揚。
- 若央行實施寬鬆物價政策時,例如公開市場操作或調降重貼現率,使貨幣供給增加讓經濟體系的資金充沛,反而引導市場名目利率下降,藉此鼓勵投資讓社會總需求增加,一樣能使景氣回溫、物價上揚。
- 若由央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,則使貨幣供給量減少而讓經濟體系的資金縮減,促使名目利率上揚,以抑制投資讓社會總需求減少,同樣使物價下跌、緩和過熱景氣。
第四章 不同國家的貨幣關係-外匯與匯率
- 匯率貶值時,有助於該國的出口業、不利進口業;匯率升值時,不利於該國的出口業、有利進口業。舉貶值為例,假設一隻手機售價2萬台幣,目前的匯率是1台幣換3.6日圓,則出口到日本的售價為7.2萬日圓。當台幣貶值,1台幣換3日圓,則出口到日本的售價為6萬日圓,售價降低有利出口競爭力;
- 若央行實施寬鬆物價政策時,例如公開市場操作或調降重貼現率,使貨幣供給增加讓經濟體系的資金充沛,反而引導市場名目利率下降,藉此鼓勵投資讓社會總需求增加,一樣能使景氣回溫、物價上揚。
- 若由央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,則使貨幣供給量減少而讓經濟體系的資金縮減,促使名目利率上揚,以抑制投資讓社會總需求減少,同樣使物價下跌、緩和過熱景氣。
第四章 不同國家的貨幣關係-外匯與匯率
- 匯率貶值時,有助於該國的出口業、不利進口業;匯率升值時,不利於該國的出口業、有利進口業。舉貶值為例,假設一隻手機售價2萬台幣,目前的匯率是1台幣換3.6日圓,則出口到日本的售價為7.2萬日圓。當台幣貶值,1台幣換3日圓,則出口到日本的售價為6萬日圓,售價降低有利出口競爭力;
反之,當商品要進口到台灣時,則因為台幣價值下降,需要用比較多的台幣購買原有的商品,不利進口。
第五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
- 「物價」代表本國貨幣對商品的購買力、「利率」是借貸本國貨幣需付出的代價、
- 「物價」代表本國貨幣對商品的購買力、「利率」是借貸本國貨幣需付出的代價、
「匯率」則是代表一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價值,因此物價、利率與匯率分別是貨幣在不同層面的價值展現。
權衡式政策側重短期的經濟成效,較不著眼長期效果;
法則式政策則重視長遠的政策目標,而忽略短期經濟情況,兩者各有優缺點。
在二十世紀末期,經濟學者提出回應式法則來融合雙方優點,其中最著名且影響美國利率政策走向的是「泰勒法則」。